本來~ 只是個人在FB發文聊聊我喜歡這克林姆畫家的543雜談,但、寫著寫著~ 居然文字有點累積的量了~ 那… 乾脆我把它整理成一篇部落格文章記錄起來好了~ 這篇543心情雜記、就這樣來的~
我個人一直很喜歡 克林姆 這位怪叔叔~ 他奇特的畫風、但又不到奇特到我看不懂的境界、美麗的女性身體描繪、又不到讓你覺得充滿性衝動的遐想~ 就是一個能讓你看了、覺得美~ 又能不斷思考的一種境界,我真的對他的作品有種… 喜歡到迷戀 中間的那種說不出來的程度吧~
還有~~ 還有~~ 我喜歡 克林姆的另一個理由~~ 他也是 “貓奴“!! XD
古斯塔夫·克林姆 (Gustav Klimt 1862-1918 )
畫作特色在於特殊的象徵式裝飾花紋,並在畫作中大量使用性愛主題。喜歡他畫作的人稱讚有其「沉悶美感」與大膽象徵寓意,但是卻也招致不少保守派畫家的負面評價。克林姆畫作另一特色為畫中主角大部分都是女人,主題則為「愛」、「性」、「生」與「死」的輪迴宿命。
克林姆是19世紀下半葉象徵主義繪畫中「維也納分離派」的傑出領袖,是一位既具獨特藝術個性,又以強烈民族風格見長的繪畫大師。
他的作品強調個人的審美趣味、情緒的表現和想像的創造,作品中既有象徵主義繪畫內容上的哲理性,同時不少作品以中國元素作背景,具有濃郁的東方裝飾趣味。
克林姆注重空間的比例分割和線的表現力,注重形式主義的設計風格,非對稱的構圖、裝飾圖案化的造型、重彩與線描的風格、金碧輝煌的基調、象徵中潛在的神秘主義色彩、強烈的平面感和富麗璀璨的裝飾效果.使畫面瀰漫著強烈的個性氣質,對繪畫藝術和招貼設計產生了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上面是網路上能找到的描述資料,可惜由於藝術商業操作或我更愛用”操弄價值“這件事、因為有”價值”同時既讓更多人知道克林姆的作品,但也有時看到的表面性多過於一個藝術家更想表現的…內涵吧~ 但、也許克林姆原本就想”商業化”當個”有錢人”呢~ 對吧~
好啦~ 這種不是本人永遠不會有答案的東西,不說了~ 說說 “我為什麼喜歡克林姆的作品“吧!!
我大概是在讀建築的學生時期,因為當時一堂課是歐洲建築史,一定會扯到新藝術運動、後現代主義…等等重大關鍵點,當時讓我看到克林姆的作品,他的色彩真是跌破我的認知、畫作居然用”金箔”表現,又不是印度佛教鑲金身! 我整個吃驚啊~ 之後再看到他畫筆下的女人是那麼地吸引著我,那眼神、那既寫實卻又有著抽象的動作與服飾表現,就這樣深印在我的腦海,但經過之後工作的轉變,漸漸的也就忘了當時那個”意外發現的樂趣”了~
最近有部描述他的人生故事的電影上演了~ 但、知道得太晚~ 我看來得等BD藍光發片再來收藏了~
既然買了幾幅他的複製畫作品,再度吊起當年欣賞這個怪叔叔的興趣了,上讀冊找了幾本他的相關書籍,要來慢慢研究與發掘他的創作之路如何發展和轉變的,我喜歡藝術作品給我的感受是畫作背後的故事了啊~~
他的神秘一生令其作品引發無窮解讀和臆測:
克林姆遠離咖啡廳文化,極少涉足藝術家圈子,私人生活亦盡量保持低調。在一篇罕見的文章裡,克林姆就其創作和技法寫道:「想要了解我──主要是藝術家的一面,這是唯一值得留意的部分──就應該仔細看看我的畫,從中看出我的本質和意圖。」他的作品飽含個人情感,處處可見他對性和死亡、夢和欲望的思考,就像在這位低調藝術家的心扉上打開一線縫隙,吸引我們窺看他的內心世界。
另外、這個站記錄的描述 很有意思喔~ 推薦延伸參考閱讀~
我不喜歡把”藝術”當成”投資”(好吧~ 我也承認我這窮光蛋沒錢),我喜歡生活中有著自己品味和隨時能欣賞的藝術~ 所以、透過有限財力和目前階段能做的選購能力、CP值…等等”現實面”考量下,我上淘寶找到幾個販售複製畫作品的賣家,根據尺寸、大小、價格、品質…等等需求下,根據自己目前的住宅空間,把一些能夠處理的角落,做了一些個人偏好的作品裝飾~ 像是這個… 醜陋到不行的電力箱,我一直搞不懂、為何住宅設計的人總要在入口處搞出如此沒有美感的鬼東西啊!! 建築師 和 設計師 難道真的不懂嗎?
我選了 這幅 克林姆的代表作,配合3M好用的不留痕跡魔鬼貼的方式,讓每天回家、出門都能看上個幾秒~~ 我真的出門都會看他幾眼、提醒著我、對情感面上的期望~~
而小小的客廳與床頭上,也根據大小合適度、我分別挑選了這三幅複製畫~ 原因呢~~ 單然是空間限制、但、還有一些特別的”故事“喔~
夾竹桃前的女孩 / Two Girls With An Oleander
這一幅狹長型的克林姆作品,你如果認真上網找資料、其實並不多、就是一種早期作品掛上克林姆的簽名被炒作的商品罷了~ 但是….
夾竹桃前的女孩 / Two Girls With An Oleander
1890年 克林姆在現實主義風格時期的作品,這時期的繪畫風格展現出一系列精緻的細節,現實主義是許多藝術家風格的基礎時期,從這階段如同看日本成名漫畫家早期作品一樣,可以看到一些青澀、探索、嘗試…等等很多很有趣的地方,而後受到新藝術運動之後,克林姆的個人特色才會完整地融合並呈現出來!
注: 新藝術運動開始於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
這幅畫的主要重點是女孩臉上的細節。兩者彼此站在一起,凝視著擺在他們面前的美麗夾竹桃。
戴小帽子的大女孩向美麗的花朵伸出雙手,分析其形狀。這個年輕的女孩跟隨著她的腳步,注視著那朵美麗而美麗的花。
值得注意的是背景已經有了金屬色彩選擇,能夠看到他的革命性風格開始萌芽,隨後在維也納分離運動中他的繪畫風格轉變為新藝術風格,這幅複製畫雖然我一開始是為了找到一個橫幅適合掛床頭那空間的需求下才找的,但越看他、越覺得很有趣,會讓我想起剛剛接觸數位行銷與網站分析時,那時候的我是否也是在一個摸索和嘗試的階段呢~~
希望II / Hope II
我個人啊~ 偏好克林姆當然也是他”金光閃閃“的那種風格~
希望II / Hope II
1907-1908年,油彩,畫布
館藏處: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這是克林姆針對孕婦主題的第二部作品,描繪了他最喜歡的模特 赫爾瑪Herma,她穿著裝飾有幾何形狀的長裙或斗篷,有著一頭棕色的長髮、閉著眼睛、彎腰像是凝聽抑或是沉思一般,並裸露出乳房和懷孕時碩大的腹部。特別的地方還有衣服的中間之處居然出現了一塊很不協調的人類頭骨、尾部還有三個閉起眼睛的女人,好像在祈禱或哀悼的動作,他想表示什麼呢? 生產的危險度? 生命循環?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這幅作品原本克林姆將此畫取名為《幻覺 Vision》,但因上一幅畫《希望》主題類似且頗受歡迎和迴響,現今已將兩幅畫分別稱為《希望一 Hope I)》及這幅為《希望二 Hope II》了! 商業的操弄果然厲害啊!
不過、赫爾瑪Herma 這號人物的故事,目前我還找不是很到,未來還想慢慢多了解畫中人物的背後故事了~~
對了、看這篇文章的朋友~~ 你有沒有什麼藝術畫作曾經引起你的極大興趣的呢?
艾蒂兒·布洛赫-鮑爾肖像一號 /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小客廳牆上另一幅我的選擇,當然就是這幅 “閃到你眼瞎“的!!! XD
艾蒂兒·布洛赫-鮑爾肖像一號 /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1907年,油畫、銀箔、金箔 / 帆布
館藏處:美國紐約新藝廊 Neue Galerie New York
1907年維也納猶太富商 布洛赫-鮑爾 委託克林姆為其妻 艾蒂兒·布洛赫-鮑爾 繪製的畫像,這幅曾被譽為「奧地利的蒙娜麗莎」的知名畫作,是以瀝粉、貼金箔等特殊手法創作出來。畫作中,艾蒂兒身穿一件黃金衣服,儀態優雅、眼神迷離,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掩飾著一隻殘疾的手指。
捷克糖業大亨斐迪南・布洛赫・鮑爾曾經收藏了五幅克林姆畫作,包括兩幅其妻艾蒂兒的肖像。
1938年,捷克和奧地利被佔領後,他們的家族財產成為納粹劫掠的目標。布洛赫・鮑爾的姪女瑪麗亞・阿特曼在2000年提請訴訟,要求奧地利政府歸還艾蒂兒的肖像;案件於2004年在最高法院開審,最終由阿特曼勝訴。2006年,《艾蒂兒・布洛赫・鮑爾肖像I》以1億3,500萬美元的破紀錄天價,售予化妝品牌繼承人羅納德・蘭黛,旋即成為紐約新藝廊的重要館藏。
這場官司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名畫的控訴》,2015年上映,由海倫・美蘭飾演瑪麗亞・阿特曼。
( 為何我看這預告、總有 “皮卡丘” 的影像出現!! XD )
這部由”死侍”演出的電影我…居然不知道、真該打屁股!
我之後再想辦法要找來看看才行了啊~
另外聽說《艾蒂兒肖像二號》這幅畫作(沒有金光閃閃、比較不是我的菜),2017年被中國藏家以1.5億美元天價買走,看來也刷新了曾經史上最貴的一號紀錄了,至於我呢~ 只能用1500台幣買個複製畫在家看爽一下了~ 科科~~
最後!! 我個人 最最最~~~~~ 愛的這幅~~
吻 / The Kiss (Le Baiser)
1907–1908年,油彩,畫布
館藏處:奧地利維也納國家美術畫廊 Osterreichische Galerie,Vienna
吻是一幅表現了對異性愛的抽象主題寓意畫。
男人的面部背對觀者,看不到他的表情。他的雙手輕輕地捧著女人的頭,像捧著一塊易碎的珍寶,他正深情的親吻著女主人公的臉頰,在其腰部拴著一條流動狀柔軟的腰帶,暗示著體內的衝動。女人的線條柔軟,展示出女性曲線,在男人的環抱中,她一條手臂摟著男人的脖頸,一隻手緊抓著男人的手,閉著眼睛盡情享受著幸福的感覺。
她的表情是迷醉的、滿足的,甚至似乎還有些害怕這幸福時刻的結束,有點小小的憂愁。女人豐富的的表情彌補了男人沒有出現的面部。
兩人的側部形象採用重彩和線描,顯然是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一片片燦爛的金箔淹沒了甜蜜而感傷的兩人,明豔的花朵和繽紛的圖案營造出一個絢爛情愛的夢幻世界。
1891年,芙洛格的妹妹海倫娜與克林姆的弟弟恩斯特結婚,芙洛格則成為克林姆最寵愛的模特兒兼終身摯友。
芙洛格本身是事業有成的時裝設計師,她對服飾的熱愛與克林姆一拍即合,並在克林姆的照片和繪畫裡加入自己的設計或成為模特兒。
克林姆的代表作《吻》裡的戀人,據說就是以芙洛格和克林姆為藍本。然而很多人卻相信,兩人之間並無肉慾關係。
克林姆寄給芙洛格的信件現存將近四百封,字裡行間都暗示了一段只限情感和精神交流的親密友誼。
據說克林姆的臨終遺言是「把艾蜜莉叫來」。他在死前將一半財產遺贈予芙洛格,另一半才留給家人。
上頭的文字和我找到蔣勳的感性聲音,描述了這幅作品,覺得如何呢?
1907年真的可以是克林姆創作大爆發的一年啊~ 好多今日他的知名作品幾乎都是那一年前後時的產物,《吻》這幅作品象徵著他具有的性魅力,整體的結構與近日據說用X光照出這幅作品底稿上,明顯具有男人生殖器的輪廓,是否是象徵一種陽具崇拜的意味呢? 嘿嘿嘿~
創作這幅作品還有個值得一提的,當時他進行《維也納大學天花板畫作系列》作品時曾經爆發醜聞,有人批評它是色情且墮落的証明。這個作品後來以反大眾化及反獨裁主義的觀點來重製。
而之後 古斯塔夫·克林姆 說道: 「如果你無法以行動及藝術取悅每個人,那就取悅少數人」
這幅、可以算是我個人喜歡克林姆作品中前幾名的(生命之樹我也超愛的),我一直對畫中女人享受著吻的感覺有種說不出的羨慕感,不知道何年何月我也能體會到這種深刻的情感了啊…
藝術是什麼? 是一種投資? 是一種 裝逼? 是一種品味象徵?
對我來說、是一個生活中可以存在各個角落,和我喜歡玩具公仔一樣,他不應該被收藏在盒子裡、應該是可以拿出來把玩、每天隨意地欣賞、不是拿來炫耀或是轉賣的一種”現象”,買不起真作、那我就根據現有能力下買複製作品,今日科技技術越來越好,我也努力繼續不斷更新,要找到有一天能更有”金光閃閃”的版本~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