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樓的 希臘柱 羅馬柱 怎麼區分呢? 大稻埕建築之美

西洋樓的 希臘柱 羅馬柱 怎麼區分呢? 大稻埕建築之美

我本科是”搞建築“的~ 所以對”建築美學“其實還是充滿了.. 熱情與興趣的~ 而大稻埕這個區域除了之前公司在那待過一陣子,我自己也特別喜歡那裏”老文化與新創意“的衝擊情況,但就是對老屋主和老店家,真的覺得… “有很大的腦袋觀念需要改變” 啊~ 唉~ 但、這是另一個話題,我今天不聊~ 今天這篇的主題是 “快快樂樂學古建築的小知識” !!

真要談起大稻埕的建築風格與美學,那真的可以寫成不只一本論文和數十本深入歷史故事,但生活看的到的藝術和美麗,也不見得就要了解多深刻,我對藝術的個人感觸就是 “看得舒服“、”看得愉快“,藝術和美學應該是深入到平常生活當中,而不是放在博物館、展覽廳當中的~

建築、就是一種我們每天生活、每天都”看的到、用得上“的一種”藝術“!

那怎麼來”培養“對美學的感覺呢~ 可不是天天到老建築、打著文創餐廳、咖啡廳喝喝茶、咖啡、吃吃肉桂捲就好了啊~ 從一些近年流行的”深度旅遊“,”城市導覽“是個不錯的形式,但是、在走馬看花聽人講故事前,有些”基本功課“能有些了解,你會”“起來更有感覺喔~

對於網路科普的興起,慢慢也抓到點”重點“,不講太深(啊~我自己也沒多厲害啦)、不說大道理(我又不是專家大師)、我們只要”點到就好”、朋友間聊天能讓人覺得”你好博學”這樣的程度原則下,這一篇、我就以 “如何看建築物的柱子” 這個題目來給大家 “拆解一下” 大稻埕的 “柱子” 他有趣的故事吧~

首先呢~ 或多或少你可能都聽過 “希臘柱“、”羅馬柱” 這種好像有點熟、但又搞不清楚的兩個建築元素名詞,甚至你google爬一下文章、也能看到一些散步大稻埕的部落客們的文章中也會冒出一些 愛奧尼、科林斯…等等柱子上的稱呼,但、你真的”看得懂“嗎? 記的”“嗎?

我希望能以方便好記的一種方式來整理這一篇文章,以閒逛大稻埕欣賞建築時你能夠多一些”建築元素“,用新的、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它們~

那、先來說點古~~ 建築的發展不能不談文明的發展,雖然今日很多古文明早已經有斷層,但留下來的建築卻也可以讓我們有一點蛛絲馬跡找到關聯,以建築史發展看”柱子“這個部分,基本上可以先以”古羅馬” 的五種形式來認識較為方便。

古羅馬五柱式
塔司干柱式 Tuscan Order
多立克柱式 The Roman Doric Order
愛奧尼柱式 Lonic Order
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
混合柱式 Roman Composite Order

基本上 塔司干 柱式 Tuscan Order 最古老、其後三個柱式都是被希臘山寨學去後的發展變化,最後希臘又被羅馬給消滅掉,而文化卻又存活影響了最後的混合式存在下去,說穿了啊~ 和我們熟悉的飲食文化非常的相似喔~

古羅馬五柱式、塔司干柱式 Tuscan Order 風格簡約樸素

其中 塔司干柱式 Tuscan Order 最明顯就是 風格簡約樸素,沒啥裝飾性的東西,用現在白話來看就是”簡約美感“,雖然實際不被後來的建築設計者大量採用他用在主體建築上頭,但妳可以常常在裝飾性的設計元素上看的到,窗邊的裝飾啦、室內空間上的使用…等等看的到,舉個大稻埕的建築物 顏義成商行 就是很具代表,他樓上窗旁的裝飾就有借用到這樣的元素呈現、但若還要更深分類建築方格他屬仿巴洛克式風格,但這篇先不談更細的建築風格這話題、以後有機會再說、這一篇我們先看”柱體”這部分就好~

古希臘三柱式 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而被希臘人學走後的發展出來的建築美學,多用在神話信仰表現的建築本體上。

古希臘三柱式
多立克柱式 Doric Order
愛奧尼柱式 Lonic Order
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

基本上就是 越後面的越花俏啦~ 簡單的石頭雕刻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神的敬仰“和”美學認同感“,先是加個柱頭有螺旋裝飾、之後再改個花棚細緻度呈現,和我們穿西裝、打領帶、帶袖扣、蔬油頭、開名車… 一樣啦~ 哈哈~ 其中這 愛奧尼柱式 Lonic Order (又被稱 女性柱) 特別受到歡迎,像是聖鬥士星矢保護的雅典娜女神她的宮殿廟宇就屬這樣的建築形式,而台灣很多的圖書館、政府建築也常常看的到喔~

大稻埕中超漂亮的 星巴克保安門市 ,他樓上就有非常具代表性的那柱子模樣,下次去那喝咖啡聊是非時,不妨注意看看窗外的柱子模樣吧~

古羅馬五柱式 混合柱式 Roman Composite Order

而之後羅馬帝國滅了希臘之後,變化發展出來的 混合柱式 Roman Composite Order 更是三八阿花不可一世,把人家希臘 愛奧尼亞柱式柱頭上的卷渦 加上 科林斯柱式芼茛葉柱頭,反正有什麼好看的就通通穿上去就對了~

老實說啊~ 比例弄得好的、還是不錯看~ 但是偏偏很多台灣半吊子設計師特別多,你路上常常看到”比例很怪”的奇特”暴發戶“般的設計,大概就是書沒讀好的建築師、搞出像極了戴勞力士、掛金項鍊、踩藍白拖外加弔咖上衣的那種模樣的建築,超多所謂豪宅就屬這一類的~

好看的羅馬混合柱式的大稻埕範例不太好找,我自己覺得 和億蔘茸 算的上是這一類型,但若看整體他又可以深入挖出更多的建築風格屬性,這部分就看之後朋友們有沒有興趣再知道了~ 歡迎你這篇下方留言告訴我啊~

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新芳春茶行

最後、用這個總複習柱型比較,讓你更清楚容易分辨一下,我特別推薦兩家很美的茶行建築,非常適合讓你清楚明顯的區分最具代表性和運用美感來感受一下喔~

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
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73號

新芳春茶行
臺北市民生西路309號

你是否已經可以很明顯的區分這幾種柱子了呢~ 大稻埕還有很多美麗的建築值得你停下腳步多看幾眼喔~ 下次去那地方時、可別只是記得吃吃喝喝,也別忘了抬頭看看建築、看看窗外的裝飾、感受一下室內空間的感覺。

我也更期望有天大稻埕的老商家們能早點醒悟,把走廊還給歷史文化、把醜陋的招牌卸下、讓這個原本充滿了建築美學的大稻埕更能展現出他原本的美麗啊~

當然、也有另一個不同角度的人會說、就因為這”路邊攤亂象“才是屬於台灣的大稻埕模樣,你覺得呢? 歡迎分享你的看法與見解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