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在這個面對AIGC 人工智慧產生內容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的影響、或我覺得更適合的用語是”干擾、參與” 之下,到底何謂 “真正對搜尋者、瀏覽者 有用的 內容 “,已經是一塊越來越難以定義的部分。

許多SEO的工作者或相關研究者目前有各種的看法與觀點,在這個連Google官方都還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與面對的現況下,我個人的看法反倒是回到搜尋使用的”原點“去看待這個議題,其中處理SEO最佳的官方工具 Google Search Console 網站管理員工具,裏頭有一項功能:

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 Core Web Vitals 可能是一個你該特別重視,或是近日重新思考的一項功能!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 Core Web Vitals 這個在2020年由Google官方提出,原本是希望能統一對”網站速度”與”網站使用體驗感” 能提出幾個量化標準,並且希望能在 網站伺服器、網站前後端程式運行狀態、還有使用者端的操作步驟與流程… 等等面向都包進去,並且於2021年5月更將他列入Google 針對SEO排名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這裡頭有好幾個指標現在看來,更為重要起來了! 特別在這個AIGC產生的內容數量甚質質量絕對超過”真人”的”現實情況”下,語意分析也無法評斷何謂”好”、”壞”,哪種內容是對搜尋者有用、還是”內容農場”堆疊內容,單純是為了SEO排名而存在的”生成內容”,用 “真人” 的瀏覽行為回饋去取得相關數值,一定會更加被搜尋引擎官方銓重計算下更加看重的。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以往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 Core Web Vitals 提出三個主要指標 LCP 最大內容繪製 (Largest Contentful Paint)FID 首次輸入延遲 (First Input Delay)CLS 累積版面配置轉移 (Cumulative Layout Shift),LCP、FID、CLS 這三個用英文直譯都非常搞看得懂的技術名詞,非前端工程師我想根本搞不懂他在說三小,更不用說一般行銷工作者或是靠SEO堆疊內容混存在感的非技術人員了,我用最簡單好懂得來描述這三個部分。

瀏覽器就像是個繪圖軟體,他能把原本是一堆程式語法的文字語法,轉變成圖與文、甚至影像與聲音的方式呈現在瀏覽器閱讀者上頭,而其中 LCP 與前端載入速度有關,CLS 偏重整體的網站服務器、程式端的穩定度,而增益較大的FID 包含的內容較多較雜,但可以用 與網站使用者的互動性有關去理解這三大指標。

其中、爭議較多的FID 首次輸入延遲 (First Input Delay) 由於在開發者討論社群這一兩年的爭論下,目前已經確定將於2024年被新的指標 INP 與下一個繪製點互動 (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LCP、FID、CLS 行銷工作者或是SEO人員可以簡單地說 “交給工程人員、IT人員處理就好”,”把網站速度搞快一點就好” 這種簡單的”命令與要求”,甚至官方都有幾個秒速資料給予參考用途,但我個人並不覺得這是一個”把前端瀏覽者速度搞快一點”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特別是取代FID這指標的INP 新指標出現之後。

INP 與下一個繪製點互動 (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 這一項也是我在近日研究AIGC對未來SEO搜尋結果影響下覺得是目前最好的一項”硬指標”,他不只是前端工程師需要努力,更是網站企劃人員與行銷工作者,甚至轉化率優化人員都需要參與的項目,因為它攸關著”使用者整體覺得你的網站、服務 好不好用”的中長期影響,當然、除非你的服務是”不得不用”沒得的情況之下! 舉你能夠懂得例子,因為想訂麥當勞外送,你在 麥當勞官方手機版網站和APP訂餐系統中選擇,最後因為其中一個太難用轉而去用另一個不得不選擇的狀況,你會覺得是那不得不用的那部分使用者體驗感是好的嗎? 他不過是兩者比較下的”被迫選擇”,但是、只要當另一個訂餐工具或服務也推出,並且做得比那”不得不的選擇”還好,很快的時間SEO搜尋排名上就也可以被改變與影響。

再用另一個更簡單的描述 INP指標,你到訪網站看到的網站廣告大Banner圖式,你有興趣想多看兩眼但發現這圖式Banner的停留秒速太短,總要讓你點上一頁回去看,這樣的反覆使用就不是一個”好的INP”動作,這個攸關到互動與反應性的操作行為,都是包含在INP這項指標當中的! 廣義的說就是網站功能、UI與UX 等等優化內容。

延伸參考資料:
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 Core Web Vitals 官方說明文件 (雖然他都是中文,但非常難閱讀理解)
Google 搜尋服務導入網頁體驗的時機點 官方搜尋部落格 (說明了為何官方要這麼看重Core Web Vitals)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可能是一些處理網站速度的朋友會參考的Google官方工具,以前 Google Search Console 網站管理員工具 會直接提供他的連結,但目前現在的版本是不太容易找的到,但因為被”用慣了”或者說”當成標準慣了”,還是不少人提到這個服務,但是、你知道現在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這服務中的內容,也已經不太是一般行銷人容易懂的內容了嗎?

其中最上方區塊這 “瞭解實際使用者體驗” 更並非一定會顯示出來,你必須資料量有到一個數量之後這區塊才有資料能讓你看的到,至於其他的內容,老實說、我個人覺得是看看就好了,因為大多時候考量到”商務目標”的現實性與”網站技術發展”之下,又要滿足”視覺化的呈現美感”和”非站在Google搜尋角度”下的考量,你真要符合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中的數字很漂亮的話,保證你的網站呈現出來的模樣既醜又陽春!

延伸參考資料”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官方網站 (數字指標狂的朋友,就看看他頭列出表準吧)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前面花了許多篇幅,講了那麼大一段有的沒的,就是為了帶出現在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裡頭若你檢查自家網站/網頁時若能帶出的 最上方區塊這 “瞭解實際使用者體驗” 中現在非常重要的指標!

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優化自己的網站或網頁,未來多看看這六項指標吧!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給非技術人員的一點輔助參考資料,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下方資料區域有個稍微圖形化描述瀏覽器工作的說明內容,要知道說”網站慢”這是一個非常不具量化、沒有任何對前端工程人員或是網站維護IT人員有幫助的”形容詞”,一個網站快還慢 其中包含了 “伺服器端”、”網站前端程式”、”網站後端程式”、”使用者的ISP服務網路”、”使用者的本身網路速度”以及”使用者的瀏覽裝置”…等等多項影響因素,這原本就是一個不好被”定義”的問題,但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盡力將這部分一塊一塊區分出來,目前根據現有官方提供了四項指標,其中 FCP 與一開始跟大家介紹說明的LCP有點關係,你可以簡單把它當作更細的參考指標好了,基本上他與網站主機、伺服器較有關係,申請的主機代管或是虛擬主機太差,一開始服務器回應就慢,後面也快不到哪裡去,換上一個好一點的雲端服務吧!

再來TBT 就比較與”網站速度”有關係,它包含了 主機的網路速度與使用者端的網路速度,這一項要優化就有點考驗網路工程維護人員,另外、還有如果你服務的使用者就是”網路慢”,例如 海外特殊的國家地區,網路發展較慢,或是非像台灣大多用吃到飽方案的移動網路用戶地區,這部分都需要考量進去。

LCP 前面有提到過了,這邊可以把他想成與”前端程式表現”有關,大部分都和前端執行的JS程式與CSS代碼關聯性較高,能優化的空間也比較大,最後的CLS 就與 整體的穩定性 有關係了,前端程式是否存在錯誤的資訊都需要好好檢查。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不過、這下方諸多被列出來的項目,也並非每個都要”被處理與解決”,因為真的有些… 嚴格過頭了些,你甚至可以拿Google自己的一些網站服務放進去讓他檢查看看,也不見得Google自己會”嚴格”的參考這些指標要求去規範它自己的網站服務,所以、根據實際現實商務需要去考量那些應該優化,不要為了呈現出漂亮的指標反倒把自家的網頁搞得很…詭異、奇怪,才是一個正確的使用方式。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其中最上方區塊 “瞭解實際使用者體驗” 中還有兩個細部指標我就順道說明一下。

FCP 剛剛前面一點內容說明過,TTFB 第一字節時間 (Time to first byte) 唉… 這些技術名詞縮寫怎麼都這麼難懂,對吧~ 它狹義可以說是網站的回應速度,廣義可以說包含到DNS回應、SSL加解密速度都包含裏頭,這項反倒是一般網工(網路工程師),網站維護人員應該一定要、必須要處理好的部分,特別是常被忽略的網域名稱代管DNS服務器,像是台灣很多人用的PXhome DNS服務器就是一個爛到爆的部分,慢又不穩定,通常我遇過很多SEO很難做的,大部分都一關問題都在這! 通常我給的”藥方”都是”先把DNS伺服器搬出去吧!”

PageSpeed Insights 網頁速度洞察 報表指標該怎麼解讀呢?

這篇講了一堆看了令人頭疼的技術縮寫名詞,說穿了就是為了網站使用體驗核心指標 Core Web Vitals 這部分中 INP 與下一個繪製點互動 (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 這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太重要所以我說了三次啊!)的這項指標!

老實說、目前INP 能參考的資料說來還不是很多(這邊指的是Google官方在SEO相關的資料部分,如果你找與前端開發如 chrome瀏覽器、UI/UX討論的資料 就不少) ,但它絕對是接下來既”結構化資料”之後很重要且關鍵的SEO該做的重要事項之一,不過、它也會讓SEO得優化學習的工作項目變得更多且更廣了,行銷工作者、SEO優化工作、轉換率優化… 越來越需要互相點點彼此的技能點,光想做單一環節也會越來越”難發揮成效”了喔!

延伸參考資料:
INP 與下一個繪製點互動 (Interaction to Next Paint) 官方優化建議網站


被最近Google Analytics網站分析通用版與新版GA4的版本更換搞得頭很大嗎?

推薦你來學習我的線上課程,別以為新版GA4不用學舊有的通用版本,要打好基礎、有紮實的數據分析與優化能力,沒有快速的捷徑或方式,來我的線上學程把基本功學好、練好吧!

GA雙軌並行線上課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