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看過前兩篇 通用版轉新版GA4將造成你成效判定嚴重的大盲區 文章的朋友,記得要先去讀一讀,特別是這篇 Google Ads關鍵字廣告轉換數據落差問題 的文章,都是重要關鍵的要項。
這篇、要來聊聊GA4內部一個”大魔頭” 資料閾值 這項該死的封印困擾!!
Q: 你知道甚麼是資料閾值嗎?
閾,或閾值、門檻值。
英語中的同義詞是threshold,不完全等價於臨界值(critical value)。
閾值是令對象發生某種變化所需的某種條件的值,在學術研究中是常用語。閾值根據條件本身可以有不同的單位。 資料來源: WIKI百科
資料閾值 這個學術上常看到的字詞,其實原本的定義是很不錯的,例如身體上有個”乳酸閾值”的東西,當運動到一定的時間就會跑出來,一方面是可以保護身體各器官的運作,另一方面也能透過鍛鍊提升它的耐度達到更佳的身體狀態,所以它並非都是”負面”的意義。
但是、新版的GA4為了”個人隱私保護“這張大旗,硬生生把原本就不是很精準的網站分析資料再加上這個”資料閾值”封印,並且根本就完全代表著”負面”的意義(好吧、若站在隱私權法規、它並非負面),但它確實將會影響每一個行銷工作者在成效分析判斷上極大的困擾了!
Q: 同樣條件下通用版與GA4版本資料無法對的齊!?
習慣用通用版分析媒體成效的朋友,在換到GA4之後面臨到的第一個大困擾就是 “為何來源媒介的資料變得這麼少啊? ” 這樣的困擾,其中背後影響最大的關鍵就是這個 “資料閾值” 在搞鬼了!
特別是當你已經透過UTM追蹤參數對不同的KOL與網站合作都有做好區分參數代碼,結果新版GA4中通通因為受到”資料閾值”這封印影響,完全消失在GA4的報表當中,很容易會誤判那些KOL與網站都沒有成效的錯誤結論出現!
想不受資料閾值的限制,須關閉Google信號這項功能!
Google說因為我們使用了Google信號在進行客戶的受眾用途,為了使用者隱私所以加上了資料閾值這項限制功能,如果你不希望受到這限制,你必須停用Google信號這個GA4判定方式,但是、選擇難題來了!
由於目前蘋果手機的裝置ID保護過度”嚴格”,在廣告受眾的追蹤紀錄上很容易有漏掉或是錯誤的判定,單靠裝置ID資料的準確性上必定有很高的機率不怎麼高。
而不使用Google信號則是直接把Google廣告投放的機會檔在GA4外頭,對於廣告投放未來的影響也是不小的。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原來GA4早就懂得測不準原理了!
說來真是巧合啊~ 我聽過HIFI音響有”量子力學”在他背後,當特殊線材與特定品牌設備就會產生”量子糾纏”的加乘效果,原來新版GA4也存在量子力學中的 “測不準原理“,你越想搞清楚一個數據的狀態,你越用力找他! 他就是偏偏不給你知道、看清楚他啊!
不相信~ 你在同一張報表換個不同的維度觀察看看,無論你選擇單獨來源或是媒介,或用管道群組或是我們最常用的來源媒介功能選項,保證你張張報表數據都不同! 無論你數據多大或多小都一樣! 每次開啟都有新驚喜!
回歸原點: GA4事件的主要產生方式
先換個話題,我們了解了”資料閾值”這鬼玩意,接著先再來認識一下GA4的核心單位 Event事件! 特別是他的主要產生方式有以上這六大類型! 其中今天我們來聊聊第2、5、6 這三大類型!
第二類: 官方建議事件 需自行透過前端工程師完成的事件代碼
通常、這個部分的事件資料”理論上”最完整且正確,除非受到Client Side前端裝置不可執行JS代碼、安全防火牆阻斷資料送出、網路傳輸…等等不容易被發現的問題,不然通常是不會有掉CODE得太嚴重落差,若想要讓數據更精準就得改用GA4 Server Side模式了! 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不在本篇中描述了!
另外、基本上GA4報表中,相同事件正常狀態下,事件欄位的資料與轉換欄位的資料應該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轉換欄位可以匯入到Ads廣告系統中,事件欄位目前是無法進行的,所以兩邊數值若有不同,大概一開始GA4就存在著”數據錯誤”的問題了!
第五類: 透過GTM代碼工具的建置GA4事件,以DL資料層資料觸發模式
一般來說、DL資料層的變數是”較為嚴謹“的觸發判斷方式,但還是會受到GTM開發過程中”變數取的名稱”、”API調用的情況”、”GA4是否一組以上”…等等影響因素,就會存在”對不齊”的現象,以這為例! 我以前端工程送入DL資料層的變數進行觸發再次帶一個新的GA4事件,記錄到的資料量就幾乎是前端程式的數值2倍! 若平常沒有刻意進行這類測試比較,你會發現到這狀況嗎?
第五類: 透過GTM代碼工具建置GA4事件,以網址路徑進行觸發模式
這個方式應該是目前使用GTM的行銷人員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透過特定的網址條件來做事件觸發紀錄,但你知道嗎? 這也是最”不準”最多環境不可控干擾下的變數產生的資料啊!
第六類: 透過GA4既有後端功能進行的事件紀錄,取用DL資料層進行設定
唉、真不知道GA4有這功能是好事還是麻煩事,GTM能做的事件GA4也要來咖一腳,妙的是、當同樣是取用DL資料層來判斷,GA4居然能做的比GTM還要好!! 這下好像有點尷尬了啊!! 哈~
第六類: 透過GA4既有後端功能進行的事件紀錄,以網址路徑進行事件資料觸發
這也是一般行銷人最常用的建立事件方式之一,網址條件比較簡單啊! 但是、與剛剛資料層剛好反過來,這種設定方式卻也是”誤差最大”的一種方式!
Q: 請問你最常用哪一種建立事件? 你看的事件真的是你想的那事件嗎?
我把這五大主要建立事件的資料放在一起,請問、哪一個你認為最準確、最接近實際使用者產生的資料呢?
若除了這加入購物車之外,你又看了那些事件資料? 那些事件又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你真的確定你目前衡量成效的關鍵數據,真的是你腦海中認知到的那”行為資料”嗎?
將事件資料的疑惑再帶回”資料閾值”這封印麻煩上!
再結合這篇的主題”資料閾值”上,有沒有發現”難上加難”了啊! 我是誰? 我在哪裡? 我看了甚麼? 這數字是幹嘛用的? 還要用GA4嗎? ….. 如果你腦海中有浮現這幾個問題!
恭喜你! 歡迎你來到挖角數據定義成效的大混亂大航海時代了啊!
唉… 喊破喉嚨好久,我看也沒幾個人覺得這是個問題或是困擾… 只好… 那就等之後大家有成效困擾的時候再找我收費處理了吧~ (攤手) 每次看著客戶從媒體上浪費或是付出的錯誤摸索的費用,真的只能說… 可惜又遺憾啊…
迷之聲: 誰叫我 (破喉嚨回應) …. 冷嗎? 最近天氣真的太熱了啊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