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欣賞的 菲利浦 科特勒 教授在今年初新出版的 行銷5.0 新書,中文版本也滿快的在7月上市,當然、我不會錯過好好深讀,並且來重新整理一下看看老教授有甚麼新的功夫準備傳授給我們了啊~
行銷5.0 科技與人性完美融合時代的全方位戰略運用MarTech
這本 行銷5.0 我自己的導讀整理和書籍的目錄不太一樣,我認為應該先從 P1接下來P4 、再來才是 P2與P3的順序讀法,這樣讀下來的感受程度會比較有”邏輯性”!
不過、這本書讓我真有點… 行銷4.0 加上 MarTech 就是 行銷5.0嗎? 朋友、你覺得呢?
行銷4.0 PLUS加強版
老實說、我真的只能說、這本書應該是 行銷4.0 PLUS ,最多只能算得上是 前一本4.0的加強版補完資料,要說上新的甚麼觀念或是發現,真的太… 少了啊~ 老教授、我想你這幾年看來”掛名”出書的狀況有點… 嚴重啊~
並且前一本反覆談到的 不應該是 “銷售、銷售、再銷售” 的觀念導正,在這本書上感覺就是 “透過行銷科技加持、我們可以創造更好的營業額” 就差沒有大聲的說出來罷了啊~
訴求 Appeal 在這個版本中文翻譯改成 打動,更貼切許多
但這本還是有補完一些前一本沒有說到的”重點”,特別是這 新顧客體驗路徑 5A架構,之前的書上我就想了好久,想到底該用那些指標或是方式去做這些階段,這一次書上提到的內容真是有給了不少建議與方向,就繼續看下去了!
但讓我比較覺得有”爭議性”有待討論的就是提到 心理與行為區隔 居然被說成 “可執行度較差” !! (拍桌) 這我不能接受啊! 你說、你說、教授你也該有個”有理論依據的研究或是論點”吧!這樣幾句話帶過,實在我不接受啊!
對於資料行銷的章節,算是給不熟悉這行的有些很好的入門方向,這三步驟若好好思考與討論,是基礎功夫沒錯!
做到位後能取得的”預測”好處,這三顆水晶球也能給個不錯的趨勢視野。
預測行銷 三顆水晶球 顧客、產品、品牌 管理
我特別也整理了書上談到的幾個案例,特別是這 “繞道買華堡” 真的很妙、我超推薦值得好好瞧瞧的案例喔!
而第一線員工絕對是企業導入數位行銷重要的關鍵,而企業導入更應該不是只讓IT人員當”技術解決方案”看待,怎麼讓第一線員工的使用體驗受到尊重和優化改善,會是成功的關鍵點!
這本書若跟著閱讀會停在這”忽然斷掉” 的一種感覺地方,並且留下 “迅速執行大量行銷計畫” 就是結尾答案的困惑,雖然天下武功為快不破是王道,但我褲子都脫了、不、書都讀到這了、你給我看這!
抱怨歸抱怨、接下來都是我個人偏愛的內容了! 去年開始我就非常重視”不同世代”的消費心理層面,我還分享過針對 Z世代的資料和影片 當然不能錯過行銷5.0書上對世代分類的觀點了,而對新世代談到的 科技造福人類帶出的行銷5.0這部分,真的架構是弱了點,但換成 行銷4.0 PLUS 就順多了~ 不是嗎~
再將世代細分四個不同的人生階段,這重大的”人生時刻” 相對消費與需求和重視的項目都不太相同,對於行銷來說,你該注意的”美感”、”文案”、”接觸點型式”…通通都有不小的差異!
並且不同世代人生階段的長度還有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而有不同,例如今日學生時期的時間長度遠遠超過以往的世代,社會工作的長度、退休階段也越來越延後,而所謂百歲人生的開始,更是讓許多消費觀念有了新的變化。
我再將這樣的人生階段加上剛剛的世代與行銷區隔圖上,舉個綠色區塊 “衝刺” 階段的例子來說,瞧、光是這階段就有四個世代上的差異,一般品牌與企業當然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消費市場區隔,在行銷的型式有多少的衝突與迷失狀況出現呢~
世代的差距也造成現今極多的 “兩極化” 現象,貧富的差距、政治觀念、生活觀、更不用說到市場端這部分了。
前陣子美國開始的 “拒用仇恨牟利” 這個運動,最後好像也沒啥…. 有啥好的改變啊~ 不過、我覺得這還是一個值得我們重視的部分,許多新的機會是能從我們遇到的困難之處發現到的,而企業若能重視”承諾” 也確實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
書中提到的”科技羅盤” 我覺得是企業檢視自己在這方面怎麼進行與選擇的一個方式,特別是 “體驗化”、”社群化” 和 “個人化” 這三個基本核心象限上的起步。
透過這 “數位能力整備評估” 矩陣,看看你的產業、企業目前落點在哪個象限,我覺得台灣許多產業都是 “後勤” 與 “原點” 為大多數,互聯網沾上邊的也多在 “前進” 象限當中,距離 “全面象限” 都還有不小的距離。
而想要提升自己的維度,書中也介紹兩個路徑可以努力的方式,原點往前進方式是需要先”練好基本功”,好好先放在”建立數位能力”這部分是最重要的,若原點往後勤走、則要靠"改變顧客習慣的方式",找到能讓”顧客遷移到數位通路”的辦法,這個最佳負面例子台灣產業可以列出一大推喔~ 唉~
我覺得中上提到最棒的案例就是 “迪士尼” 了,我也特別整理了案例在導讀會的影片中好好聊聊,這真是一家可怕又厲害的企業啊!
而這本書我個人覺得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這談到 顧客體驗路徑的5A架構” 該怎麼”執行”的參考建議!
透過7個我們常見到的行銷方式,像是 “廣告” 只是在前三個階段能有幫助,而其中運用到行銷科技的內容分別有 “AI加入” 後的 選受眾和廣告創意與投放版位的方式,人的干預在這部分應該是最少的! 看看台灣行銷工作者目前是不是都該好好想想了呢~
另外 “配銷通路” 這一部分,我覺得很多”賣場”有嘗試在摸索,但由於實在做得太鳥、太糟,我想顧客已經根本就無視那些嘗試的存在,看看百貨賣場中淪為廣告看板的觸控螢幕就能知道了,更不用說糟糕的APP體驗,每個企業都想搞自己的支付平台,卻完全感受不到整體優良的使用感受。
不過、書中還是有部分我覺得有”打混嫌疑”,那就是在 “倡導” 這步驟,並沒有好好地說清楚為何這3個步驟的”預測”和”體驗”能讓顧客變成”傳教士”,難道是”拍照打卡”的網紅效應就算”倡導”嗎? 唉~ 難不成這要留到 行銷6.0 再說嗎?
你有思考過你的品牌在顧客旅程中有那些接觸點嗎? 而如果你要導入行銷科技,那些接觸點是需要先被”處理、準備” 好的呢? 說來有趣、我從兩年前開始摸索這部分,並且還花了大半年設計規劃的流程型式,完全對應上這本書談到的觀點,真是讓我覺得開心和榮幸!
只能再來好好為自己宣傳一下!!! 請注意 我開設的 品牌接觸點 實戰課程 了! 這可是超過百萬顧問服務才會做到的內容,和學習數位工具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整個大綱有興趣可以參考 品牌接觸點 實戰課程 ,完成這 “客戶旅程地圖” 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步驟,我先前白話後的5A步驟 將 “認知、打動、詢問、行動、倡導“,對應成 “認知、了解、消費、感受、分享“,也是考量到台灣市場的特性和品牌主”重視 效益(業績)” 的現實狀況,未來我會再嘗試將合適的MarTech行銷科技工具或服務加入到旅程圖中的下方去延伸,不過這需要滿長的一段時間了,每個工具我都需要真實被我實際”用過”與”導入”過,對商務有真正的”價值”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才行的!
文章較為短暫的介紹說明重點,我整場的導讀有近70張的簡報和數支案例影片,推薦你有時間可以觀看與學習,當然、你能實際自己閱讀這本書後再看相信會更有收穫的喔!
直播導讀會 活動影片 最後分享給大家參考了~